摘要: 位于平潭县平原镇上攀村。遗址南北长约520米,东西宽约250米,面积约13万平方米。有贝壳文化层堆积,内含大量陶片石器等。经过探方试掘上部有成层陶片堆积,出土典型的黄土仑时期陶器;下部为贝壳层堆积,出土昙石山文化夹砂陶片。经碳十四测定,年代距今5500-3200年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由上攀村门牌59/60、153、155、156、157、161、162等七幢古民居及旧村委会组成,均为石构,俗称“石头厝”。建筑多为合院式民居,由门墙、天井、两侧护厝、正厝组成。正厝面阔三间,中为厅堂,两侧各有前后房,为搁檩式结构,双坡顶,外墙石砌,部分为虎皮石下碱上筑土坯墙,土坯墙外涂白灰层。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鼓楼区南街街道三坊社区光禄坊58号光禄坊北侧。许厝里为我市最早的古民居之一,用材较大。建筑造型古朴,整个梁架结构与明晚期、清时期的完全不同,主要采用斗拱式组成的垛支撑整个建筑,中采用虎头拱,减柱造扛梁厅。有较高的文物价值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郎官巷,通塔巷,为凤池书院山长林星章住宅,因其所书斋名“二梅书屋”故而得名。始建于明末,清光绪及民国间大修。木构,坐南向北,前后、东西共五进。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下藤路199号,为明洪武年间,蔡襄第八代孙蔡伯起迁居福州下渡后集资兴建,清代重建。奉祀宋代名臣、著名文学家、教育家、书法家蔡襄。蔡襄(公元1012—1067年),字君谟,仙游人。官至端明殿大学士,两度知福州,卒谥“忠惠”。2003年南迁60米,复建于今址。坐东朝西,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,从西向东,依次为门楼、正殿、拜亭、祭厅、议事厅。正殿面阔三间,进深五间,穿斗式木构架,单檐双坡顶。大门正面匾额楷书“蔡忠惠公祠”;后壁墙匾额“蔡氏宗祠”,结构严密,笔力遒劲。前回廊墙上嵌蔡襄楷、行、草体碑帖石刻20余方。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奎光阁坐落于长乐城区十洋街孔庙(今长乐师范附小校园)内,俗称“八角楼”,是古代奉祀主宰科甲之神“文昌帝君”的场所。原建在东关岭口梅峰寺西侧(县城东门外),清康熙十一年(1672年)移建孔庙内。乾隆十三年,道光二年,均有修葺。阁呈八角形,三层,高约18米,木构,重檐翘角。阁内有楼梯通至顶层,旧时可远眺县城全景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永泰县樟城镇西门街县府路永泰县政府大院内,始建于宋崇宁元年(1102年),后数毁数建。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二年(1822年)知县包干臣、邑绅陈元封倡捐重建,坐东北朝西南。文庙现存大成殿和后殿,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闽清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德四年(西元1002年),南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屡祀屡修;现存的建筑为咸丰十一年(西元1861年)所建。清光绪年间曾大修;1984年重修大成殿。[阅读全文: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