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图上的福州老建筑百科
福州老建筑百科 - 回溯千载历史,重建福州记忆 >>nenva 创建的词条
福州格致中学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格致

摘要: 福州格致中学原为私立格致中学,解放后与多明我会所办私立扬光中学、佛教会所办私立法海中学合并为为福州第五中学,由于该校在海内外的影响,改革开放期间又恢复了原名。解放前她与英华、三一齐名,被誉为福州教会男子中学的“三鼎甲”,也是美部会(公理会)在福州创办最早的中学。[阅读全文]

永安堂国药行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台江汛建筑群 26.054299 119.305929 已经消失的建筑 王忠俊

摘要: 为台江“大桥头台江汛建筑群”的一部分,由著名华侨胡文虎创办于1934年。在江滨大道的建设中被拆除。[阅读全文]

云章百货公司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已经消失的建筑 台江汛 26.054583 119.306790

摘要: 曾为云章百货公司,是“台江汛”建筑群中较大的一家,主要经营百货、绸布,兼营鞋帽、土特产品,由福州近代富商罗勉侯家族经营。罗勉侯去世后逐渐衰落,又遭火灾,从此一蹶不振。在南星澡堂旅社的改造中被拆除。[阅读全文]

中国国货公司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54362 119.306316 台江汛

摘要: 为台江汛建筑群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,钢筋混凝土结构,新古典主义风格,建于1931年。1933年方液仙等发起组织上海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,福州分公司设于本建筑。1949年后归福州市百货公司,后转为“台江百货大楼”。2009-2010年修复,为台江汛建筑群的唯一遗存。该建筑在修复后往往被各类新闻介绍为胡文虎创立的永安堂,但实际上永安堂是与国货公司隔路对望、原大桥头新华书店所在的建筑,已被拆除。[阅读全文]

仁庐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47034 119.306953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池后弄历史建筑群

摘要: 位于仓山区池后弄78号,为三层砖木结构近代西洋式建筑,屋顶二面倒水。该建筑与福庐连为一体,装饰简单,窗均做平拱。推测建造时间与福庐相近或略晚。建筑原主人李可任,曾在福海关、江海关等任职,官至特等一级帮办。[阅读全文]

基督教青年会大楼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53260 119.305456 大桥头-台江汛建筑群 登记

摘要: 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为福州近代最早、最大的一座综合大楼,建于1915年,推测为协和建筑部设计。整座楼房由红砖砌成,前楼三层,后楼四层,中间天井相隔。现已改造,仍名“青年会”,内部多为餐饮、娱乐商铺。[阅读全文]

竹屿坊兜桥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94359 119.333516 竹屿 古桥 登记

摘要: 坊兜桥为东西走向,石构平梁建筑,全长6.95米,面宽2.7米,高约3米,原为单孔,由四条石梁组成桥面。[阅读全文]

竹屿木牌坊(原址)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94766 119.331756 竹屿 牌坊 已经消失的建筑 已经重建的建筑 区保

摘要: 牌坊为木构,四柱三门,高约9米,宽8.5米。下用8根木柱支撑,木柱胸围均为1.2米,每根木柱均用一对夹杆石固定,檐下施斗拱,斗拱重叠出跳,中楼为单檐庑殿顶,次楼为单檐悬山顶。坊表楷书“礼经奥义”、“父子贤良”、“兄弟孝友”。[阅读全文]

竹屿村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随着福州城市的不断扩大,三环路将在今年年底全线通车,“竹横前后”,这些三环路边的村子来到城市化的边缘。福州市政府为改善城中村群众的居住条件,展开了横屿组团项目二期房屋征收工作,今年9月底开始,计划于明年[阅读全文]

竹屿陈氏大厝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95925 119.335461 竹屿

摘要: 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竹屿村池边1号大厝,又名魁舆,为规模庞大、三纵两进深夹两路花厅的大宅,建筑占地约5000平方米,前有大石埕。建筑三路均为福州传统民居样式,两路花厅为西式,体现了近代福州民居中西合璧的特[阅读全文]

泛船浦天主堂神父楼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51290 119.320610 省保 教堂

摘要: 位于仓山区新民街54号、泛船浦天主堂院内,建于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,原名“圣家公所”。因系供教堂神父居住,故俗称“神父楼”。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后,泛船浦天主教堂被福州蓄电池厂占用。1979年落实宗教政策,1982年蓄电池厂即将“圣家公所”归还教会,作为宗教活动场所。 1996年作为“泛船浦天主堂”的附属建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8年,在修建江滨大道的过程中,由于神父楼位于江滨大道红线内,福州市政府委托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神父楼进行了平移。神父楼整体向东平移75.6米,整体旋转90°,再向南平移30.7米,最终与主教堂平行,北面闽江。 这是福建省第一座整体平移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在平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,该建筑均处闲置状态,并因严重的内涝问题而多次被媒体报道。为解决内涝问题,有关部门组织设计了下沉式广场,并在2012年7月竣工开放。[阅读全文]

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汇丰 银行 26.048579 119.312996 烟台山历史风貌区 省保

摘要: 位于仓山区梅坞路57号某楼盘院内(原为汇丰弄1号),建于清同治年间。时为汇丰银行在福州所设分理处,现存办公楼为二层(带地下室)砖木结构、殖民地柱廊式建筑。2009年修复,现为仓山区文化馆。2013年1月作为“烟台山近代建筑群”的一部分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[阅读全文]

与福州老建筑有关的规划资料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福州 老建筑 规划

摘要: 保护规划是老建筑的护身符。本站搜集了一些与福州老建筑保护相关的规划。[阅读全文]

马高爱医院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医院 教会 26.043049 119.302628 登记

摘要: 马高爱医院(Magaw Memorial Hospital)是福建协和医院的前身之一,原址位于仓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(现福建师范大学校部)的东侧,原为西式倒“凹”字三层红砖木构建筑,占地840平方米。医院[阅读全文]

元昌绸缎庄旧址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已经消失的建筑 26.049258 119.309443 登记

摘要: 曾位于仓山区观井路139号,为福州最早安装和使用电梯的商业大楼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原为元昌绸缎庄,于民国十年(公元1921年)由商人郑英祺、林宏发创办。民国十八年(1929年)绸缎庄停业,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由罗勉侯购下(或租用)开办“国货第一商场”。后大楼归邮政局所有。民国三十二年(1943年)起为邮政储金汇业局。1949年后,一直为邮电系统使用;2005年,在南江滨路修建的过程中被拆毁,余有残墙一堵。拆毁前,为仓山区不可移动文物登记点。[阅读全文]

观井腊味店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26.049276 119.309958 已经消失的建筑 观井路 登记

摘要: 观井腊味店位于观井路31号,东依民国时期的邮政储金汇业局福州分局,1957年前为私人布店,后转属福州肉制品厂。毁于南江滨大道的修建中。[阅读全文]

联系我们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福州老建筑百科致力于搜集、整理和发布与福州老建筑有关的各类文字、照片等资料。如果:您对福州的老建筑感兴趣;您是老建筑住户的后代;您对网站有任何的意见或建议,欢迎您与我们联系。[阅读全文]

康山里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

摘要: 康山里是位于仓山区上三路北侧的一条小巷。民国17年(1928年),康山里1-12号兴建了一批带有独立花园的洋房别墅,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,均为2-3层的砖木结构,供高级买办和[阅读全文]

闽海关新办公楼(海关巷18号)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已经重建的建筑

摘要: 本建筑位于海关巷18号,建于清代,原为易昌洋行办公楼,曾为日本台湾银行办公楼。20世纪30年代为闽海关购买。1949年初闽海关老办公楼失火烧毁后,闽海关改在本建筑办公,故称闽海关新办公楼。为仓前常见的早期砖木结构券廊式建筑,建筑面阔七间,进深也是七间,三面外廊。2005年,在南江滨大道的建设过程中,由于影响工期,闽海关办公楼未能实现原定的“整体平移”,转而采取“异地迁建”的方案,经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绘、标号后被拆除。如今已得到重建。[阅读全文]

太兴洋行(荷兰领事馆)
编辑: | 浏览: 词条创建者:nenva     创建时间:
标签: 荷兰 领事馆 26.047684 119.311907

摘要: 曾位于仓山区麦园路、梅坞路路口(今仓山电影院前广场),原为英商太兴洋行(Bathgate & Co.)。清同治二年(1863年),太兴洋行老板高士威(J. C. Oswald)代理荷兰驻福州领事,故荷兰领事馆亦设于此。领事馆级别为副领事级。后火毁。1955年,在太兴洋行原址西侧空地兴建仓山影剧院,原太兴洋行建筑残留的一小部分改造为售票房。2019年,因北立面附墙生长的榕树影响墙体安全,售票房被拆除重建。[阅读全文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