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位于福州台江区义州街道开智路63号。建于清代,供奉陈靖姑。坐北朝南,木构,砖砌封火山墙。正殿面阔三间,进深四间,穿斗式木构架,双坡顶,留存楹联题刻多处,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8号,为带有院落的三层独栋别墅,砖木结构。始建于1927年。该建筑原为谢为霖(冰心堂哥)所有,后归于福建师范大学;建国后福建师范大学将本建筑与原居住于岭后街的陈氏家族对换“邑秀山庄”,故本建筑由陈氏家族居住至今。建筑红砖砌筑,虎皮石勒脚;标准英式中厅平面,正厅前有两层柱廊,呈维多利亚风格,左右房间突前,但不做八角端部,也未设地下室;第三层后退为露台,屋顶为木桁架四坡顶小青瓦屋面。整个建筑除中厅部分的两层柱廊及屋顶檐口部位叠涩线脚外,再无其他装饰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琴江水师旗营琴江在清朝雍正六年是镇守闽江、乌龙江、马江驻建“清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”是清代全国东南沿海四大八旗水师之一。村内街巷布局状似八卦,故又称“旗人八卦城”,是我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清代军事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仓山区天安里14号,原系基督教美以美会设立的“美华印书局”旧址。该书局1859年由传教士万为、保灵筹划、由传教士麦利和负责建造,1861年动工、1862年竣工并正式营业。美华印书局开始即采用美国进口印刷机、以活版印刷,是近代福建最早、最大的采用新式印刷技术的图书出版机构。上海联合书局(华美书馆)成立后,改为联合书局的一个支局,称“美华书馆”。美华印书局主体为四层砖木结构的外廊式建筑,矩形平面,地下一层,地上三层。南北宽八开间,东西五开间。一二层立面为殖民地券廊式,但拱券比较扁平;三层立面相对精致,采用了比较正规的古典主义做法:使用平过梁、有比较复杂的线脚,檐下有制作精良的仿希腊式托檐石。2015年公布为仓山区文物登记点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晋安区鼓山的灵源洞。清同治庚午年(1870年),由涌泉寺住持净空禅师建。为半圆形石拱桥,横跨石涧之上,两岸石壁为桥台,拱以条石,外嵌独立拱圈,桥拱上方嵌石匾,书“灵源洞”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位于上杭路东段、福州市工商联正对面。临街二层青砖封火墙,开门洞两处,上部开圆窗两处,并做灰塑壼边。内部为三开间民国二层楼,坐南朝北,前部做楼井。后部封火墙,过石门框为主座,明代建筑,面阔三间进深五柱,朝向与门头房相反,坐北朝南,一字屏门,前檐置轩廊。南侧封火墙开石门框,与汤房巷2号相通。[阅读全文:]
摘要: (杨桥西路·宋代) 1990年3月在基建中遭破坏,由福建省博物馆抢救清理。墓坐东北向西南,封土为三合土质,封顶残高0.60米。封土下有三个墓室并列,砖石结构。部分砖上印有“淳家庭成员十年”[阅读全文:]